遇到法律問題了,請律師又好貴,連忙用google找找有沒有什麼免費的法律諮詢服務。但實際使用過免費諮詢後,無論是公家單位還是私人機構,服務都沒有想像般的那麼好,無論是告人還是被告,光是說完前因後果就被說時間到了,根本沒問到什麼。雖然被浪費時間感到十分不爽,但這畢竟是沒付錢的服務,對方沒義務負責到底,也只能摸摸鼻子苦吞。
到底免費法律諮詢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潛規則呢?要怎麼問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讓編輯們來告訴您~
免費法律諮詢有時間限制,不適合講故事!
每個單位提供的法律諮詢時間長度不一定,平均落在15至30分鐘左右。有些人在諮詢時,為了讓諮詢師能更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並提出所有在故事中涉及到的法律條文。但講故事的時間常常佔去一半以上,真正留給「提問」和「回答」的時間所剩無幾,最後以什麼都沒問到而告終。
其實諮詢專家們接觸過很多客人,只要稍微提個大概就能猜出前因後果。把「我之前在FB找工作,對方要我交出存摺……」換成「我的帳戶被詐騙集團拿來當人頭」、將「我和老公結婚五年,他三年前失業後每天在家喝酒還亂打人……」換成「我想跟會酗酒家暴的老公離婚」,就能省去攏長的說故事時間。
但如果遇到無法以幾句話交代的特殊情況該怎麼辦?那普通的免費諮詢恐怕給不了方向,尋求付費律師會比較保險。
免費法律諮詢能問幾個問題?為什麼不建議問太多?
能問多少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原則上會希望同一件事的相關問題不要超過三個至五個。且要牢記免費法律諮詢只是問個大概,並非得到的答案是「可以私下和解」、「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就繼續追問和解書該怎麼寫、訴狀怎麼寫。如果連這些問題都能透過免費諮詢得到答案,全台灣的律師事務所都要關門大吉了。
不建議問太多問題,主要是擔心給諮詢民眾帶來「不必要的恐慌」。法律問題問的常常都是未來式,詢問這件事能不能提告、告了會不會勝訴,但專員並非真正的審理法官,能做的只有提供大概方向或建議該用什麼證據提告。但得到答案後,大多數人的反應並非立即道謝結束諮詢,而是繼續追問關於專員提供答案的其他問題,在事情發生前就把自己弄得十分恐慌。
比較重大急迫的問題還是建議直接找律師諮詢
免費法律諮詢不是有時間限制就是要排隊等候,太龐大複雜的案件不是一兩次諮詢就能搞定。直接找專業領域或信得過的律師協助,有時候為了省錢而拖太久,反而會增加證據蒐集和案件處理的難度。
此外,通常不用太期待免費法律諮詢可以幫忙寫訴狀或代理提告,這背後涉及的責任和風險太大,況且律師事務所本身的案子已經夠多了,沒有太多餘裕服務沒委任的客人。如果真的很有需要,還是別為了省錢拿法律上的權利義務問題來開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