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會被告嗎?有沒有罪?連律師都不敢斷言的殘酷真相!

刊登:

只是想知道自己到底會不會被告而已,為什麼律師就是不告訴我肯定的答案?難道現在律師都這麼勢力,一定要花錢才肯幫忙嗎?

  「等著收傳票吧!」、「小心我告你!」、「法院見!」

  聽到上面這些話,是否害怕極了?可能表面上還很氣焰囂張地嗆聲:「去告啊!我等你,反正也告不贏。」私下卻怕得到處找網路上有沒有提供免費線上法律諮詢的律師事務所,把事發經過和照片截圖都一股腦兒地發過去,只希望可以得到「絕對不能告」的回覆。

  但實際問了一輪後卻發現,律師事務所不是回「要看狀況喔!」就是回「應該是告不贏,但不一定……」這類無法百分之百保證的答案,無論怎麼跟事務所「控訴」對方有多可惡,答案也不會動搖。這種有問跟沒問一樣的答案,不免讓人覺得:「難道現在的法律服務業都這麼勢力,沒付錢就眼睜睜看著別人被告嗎?」

  當然,以上是線上諮詢服務的答案,更多的律師事務所「不開放線上提問」,無論問題再怎麼緊迫,人家的事務所可能就沒那麼多人力資源幫忙回答線上問題,也不要太過為難人家了。

 

會不會被告是由被告決定,律師不能控制!

⚖憲法第16條

  • 人民有請願、訴願及訴訟之權。

 

  除了檢察官會主動介入並調查的重大刑案外,其餘案件都必須由原告提起,就算是莫須有的誣告案件依然可以提告,告了以後才由檢察官決定需不需要起訴、由法官判斷會不會贏。而提告又是憲法賦予人民的基本權利之一,無法加以限制。就連拿來反制亂告的誣告罪也是事後懲處,無法在一開始就限制。

  所以,如果想知道會不會被告,比起問律師,直接問對方要不要告會更快。因為律師不會通靈,真的不知道對方想不想告。

 

律師不是原告,告不告得贏要等提告後才知道!

  無論在法律諮詢時把狀況還原地多詳細,那也是單方面說法。拿最常被問到的「不取貨付款」來舉例,問會不會有罪,也只能憑狀況來分析「如果是不小心忘記的初犯不會成立詐欺罪或毀損罪」。但最後對方告了民事要求支付運費損失,是不是又要埋怨法律諮詢時沒說清楚呢?

  這情況與前面的「能不能告」有點類似,訴訟是由對方提出,律師不知道對方要告刑事還是民事,更不清楚對方手裡有什麼可能會「具殺傷力」的證據。更重要的是,律師不知道雙方之間的恩怨,連被告都難以捉摸原告的想法了,何況是自始就是局外人的律師呢?最好的方式還是等真的被告了再拿訴狀來問比較好,這般「未雨綢繆」亂問,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

 

律師不敢替沒接進來的案子做擔保

  如果是付費委任、撰狀的客人,一切都交由事務所處理,對於結果和成敗比較容易拿捏。但如果只是電話或線上諮詢的客人,律師無權干預案件,之後要怎麼做都是客戶自己的事,事務所自然不敢直接說告不贏或告得贏,萬一最後結果和當初說的不同,不但沒收到錢還得承擔罵名,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事務所對法律的了解度跟大多數普通民眾不能比,況且律師們工作繁忙,平常處理案件就已經忙不過來了,面對免費法律諮詢的網友們只能就片面文字敘述來回應。像是被問到「有沒有罪」一定第一個想到刑事責任;問會不會觸犯某條文,也只會針對該條文做初步分析,如果想要得到更多資訊或是有迫切需求,會建議直接到事務所進行付費諮詢,得到的答案會相對更完善、全面。

文章最後更新日期 :
文章作者

法律知識+
熱門推薦文